一
最近《乐夏》开播,我没看,但我偶尔能刷到一些片段。不知有没别的人和我有同样的发现,大部分摇滚主唱和民谣歌手的咬字 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,就是以北京腔为底的夸张化的卷舌,特别是在 zhi,chi,shi 这三个音上有很特殊的听感,就像是在故意大舌头。 可以听彭磊、老狼甚至大张伟的演唱感受下我说的是什么。这种咬字方法和港台流行乐有非常大的区别。这是不是所谓的「京圈」。
有种感觉,就是「京圈」把持了这几类音乐的话语权,并隐然有排外的倾向。所以我希望有更多「九连真人」这类乐队的出现。
二
我回老家参加高中同学的婚礼,久违地进行了线下五连坐。震惊于 DOTA 的环境相比一年前的急转直下。一年前还能欢声笑语,现如今 只能跪求一胜。现在不是有没有开图,而是一局里有几人开图。现在这年头还在打 DOTA 的老人,要么是有吊打开图的实力,要么是和他们一起开图。 我们显然不属于前者,于是失望至极并封杀了这项活动。
时光荏苒,大家大都结婚生子,难得死党齐聚,在和 15 年前相同的地点拍了一张合照。这 15 年里,私下单独见面是有的,但全部到齐还是头一次。 大家要么是忙于工作,要么是限于家庭。得到 15 这个数字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,大家分别的时候都约定下次再聚,但我明白这样的机会已绝无仅有, 人生能有几个 15 年?
三
我是从来不热衷于人际交往的,认为父母一辈所谓的「人脉」都是虚无飘渺并无实际用处(对我来说)。特别是当自己逐渐习惯于同温层的交流之后, 就认为这些陈年旧友都无话可谈,即便有同学朋友在同一座城市平时也疏于走动,见面间隔以年计算。但最近参加的一些聚会让我重新拾起了一些旧有的人际关系,分别有:
- 深圳黄田分局的公安(宝安机场)
- 天津大学博导的女婿
- 老家市里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医生
- 教培机构的 Co-founder
他们非但没怪我平时不联系,反而很热情友好。可能是我变世俗了,我突然发现这些人际关系,可能真的会有用。其实参加一些线下聚会,也没什么不好。
四
上海之行泡汤,本来我还挺想去的,因为可以见见我七年未见的大学同学。太久没联系了,都不知道他结婚生子没有。我必须蹭着别的什么借口去,不能专程去见他,这太奇怪了。 现在应该是会去杭州,希望能成行,但去杭州只是去杭州,没法见同学了。